泰安一箭智能報事實上,科莫對權力的熱衷早在年少時期已經形成。
科莫出身于美國一個有名的政治家族。他的父親馬里奧·科莫曾連任三屆紐約州州長,從1983年至1994年連續執掌紐約州最高權柄,開創了紐約的“科莫王朝”。
在父親身邊的科莫,從小就浸潤在紐約州的政治氛圍中,政治是其生活的全部。他在自傳里寫道,“我喜歡政治,政治定義了我的人生,包括婚姻、友誼、職業、自我價值、我與父親的關系,以及我在家庭中的地位?!?/span>
早在16歲時,科莫就作為政治志愿者,參與到父親的競選活動中。19歲那年,科莫被父親指派為競選經理。到了1982年,馬里奧·科莫競選紐約州州長之時,25歲的科莫為父親競選出謀劃策。
對于父親的安排,科莫異常興奮并樂此不疲,他在自傳里寫道,“我是競選活動發燒友”。
由于科莫的父親與克林頓在政治上交好,在克林頓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內,科莫擔任了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長,搬到了美國首都華盛頓,當時不過39歲?!拔耶敃r是美國史上最年輕的內閣成員?!笨颇谧詡餍蜓岳锪髀冻錾细呶坏牡靡庵?。
在父親政治資源和人脈的加持下,科莫一路平步青云,還與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侄女凱瑞·肯尼迪走進婚姻的殿堂。
但科莫并不滿足于父親庇蔭下得到的權力,而是尋求自己完全控制。
2001年從位于華盛頓的住房與城市發展部離任之后,科莫回到紐約州參加州長競選,在紐約州培植自己的權力沃土,但始終無法擺脫其父的影響。
當時許多媒體認為,此次競選是“復仇”,而科莫在競選中發表了有關9·11事件的不當言論,非但沒有贏得大選,反而真正想說的話都埋沒在接踵而來的負面評價里。
他寫道,“媒體把我此次競選描述成莎士比亞的戲劇——《哈姆雷特》,這部劇的結局是父子雙亡。說我參加此次競選是為了給我父親報仇,因為我此次競選的對手在1994年打敗過我父親?!?/span>
科莫在自傳中引述了一部分此前媒體對他的報道,“前州長的年輕兒子與肯尼迪家族聯姻,為人傲慢而又極具野心,現在遭到應有的報應”。
科莫對此表示不滿,“作為政治家的兒子,我的確繼承了父親的一些好處,但更多的是壞處。我接受的政治競選套路已化為己用,可人們不喜歡我,因為他們不喜歡政治王朝,他們認為我含著金鑰匙出生,很多成果得來并不費工夫?!?/span>
他始終認為,他并非人們理解的那樣天生起點高,可人們就是堅持己見。他在自傳里提到,祖父母從意大利移民到美國皇后區后辛苦地經營一家雜貨店,他的父親在競選紐約州州長前大多數時候就是一個律師,而他也不過是被皇后區里一個中產家庭撫養長大的孩子。